(本文主要以文字敘述汽車早期的歷史發(fā)展,因圖片素材有限,敬請多多包涵)
作為一個專門以PSA出品的車迷雜志,雖然開號之初已經把標致、雪鐵龍,后來加入的歐寶等品牌歷史包括創(chuàng)始人,旗下的高性能運動部都介紹了個遍,但對于筆者的內心而言,這些內容怎么總感覺像是“空中樓閣”一般,總感覺缺少點兒什么似的.......?
既然介紹法系車,是不是應該把法系車的起源也說道說道呢?
“汽車”這個詞看似張口就能說出個大概,聊汽車的時候總會把各種扭力、馬力參數、加速、極速表現作為談資的興奮點。
但如果有人問你:汽車到底是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出現的?哪個國家發(fā)明的?是誰發(fā)明的?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回答:
“不就是卡爾.本茨嗎?”
“當然是德國了!”
“沒記錯的話應該1885年完成、1886年初拿到發(fā)明專利”
這不就是世界上第一輛“汽車”了嗎?
答案是:錯!錯!錯!還是錯了!
汽車,之所以被翻譯成汽車,這個“汽”說的還真不是汽油,而是蒸汽機的“汽”。而發(fā)明汽車的人,或者說世界第一輛汽車的發(fā)明者是法國軍事工程師:Nicolas Joseph Cugnot(尼古拉.約瑟夫.居紐),他從1765年開始著手研發(fā),主要目的當然就是為了軍事用途,用以牽引軍用大炮。1769年完成原型設計及建造,它使用雙缸蒸汽機、驅動前輪的形制創(chuàng)造人類第一臺使用熱力引擎推動的非畜力車輛,并于同年10月進行了第一次行駛測試,這標志著人類從馬車時代進入了汽車時代。
汽車的歷史應該從1769年開始被書寫。此車的取名沒有太多的花哨,Fardieràvapeur,法文的意思就是“蒸汽板車”,綽號則稱為“Cabriot”,是的,就是今天開蓬車的其中一個寫法。
經過再次改進后的蒸汽車能裝載4噸貨物以3.6 kph的時速行駛。
圖:人類第一輛汽車的發(fā)明者是他,法國軍事工程師Nicolas Joseph Cugnot(尼古拉.約瑟夫.居紐),出生于1725年2月26日,1804年10月2日辭世。他去世的時候,Daimler創(chuàng)始人Gottlieb Daimler和Benz & Cie的創(chuàng)始人Karl Benz都還沒出生。
圖:這是人類第一輛汽車,它出自法國,所使用的動力是蒸汽,所以中文汽車一詞的“汽”意思是蒸汽而非汽油,這點小常識一定要懂,別人云亦云地說是汽油了。汽油屬于石化提煉過程中被意外發(fā)現的產物,19世紀70年代才算是偶爾可見,直到1891年才開始使用裂解工藝進行工業(yè)化生產;今天普遍被采用的汽油引擎誕生于1876年,由德國人Nicolaus Otto(尼古拉斯.奧托)和 Eugen Langen(歐根.蘭根)共同發(fā)明,并由Gottlieb Daimler(高特里.戴姆勒)和Wilhelm Maybach(威廉.邁巴赫)共同完善并實用化。
圖:1800年,這臺人類第一輛汽車被移交到了法國國家藝術學院,并展出至今。
圖: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交通事故發(fā)生在1770年11月,肇事車輛則是第二輛原型車,當時的駕駛員是居紐先生本人,他也因此被捕并被判有罪,不過比較奇怪的是,據說當時的判決是引用馬車的管理條例來判定的。
人類第一輛“汽車”誕生于1769年,它的發(fā)明和被使用的歷史遠超過真正意義上以汽油為動力的汽車足足一百年有余。細心的讀者也會發(fā)現,最早的那一批以汽油作為燃料的汽油機汽車,在很多設計上其實均采用蒸汽動力汽車的設計,最明顯的就是那個搖桿的方向機構。
說到這里,依然還不是法國對于人類汽車的貢獻值,1807年,法國人Fran?ois Isaac de Rivaz(弗朗索瓦·艾薩克·德里瓦茲)發(fā)明了人類第一臺內燃機引擎,這臺發(fā)動機就命名為de Rivaz engine德里瓦茲發(fā)動機,它使用火花塞點燃氫氧混合物作為動力來源,雖然在商業(yè)應用上他并沒有成功,但這臺發(fā)動機的設計思路足以影響了各種內燃機的發(fā)明和發(fā)展。
圖:這是法國人Fran?ois Isaac de Rivaz發(fā)明的人類第一臺內燃機,只不過它的燃料是氫+氧,安全性不高,性能也一般。但這是發(fā)生在1807年,當時的汽油還沒被發(fā)現。
當很多人因為沉浸在無知且莫名的德國科技崇拜,認為汽車引擎就是戴姆勒的V2和卡爾.本茨的水平對象雙缸引擎就是人類最早的汽車發(fā)動機。其實,他們都不是某一種技術的發(fā)明者,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群改良者,或者改良至此類引擎可以投入商業(yè)使用。
人類第一臺真正意義上商用內燃機,由比利時裔法國工程師Jean Joseph étienne Lenoir(讓.約瑟夫.蒂安.萊諾)研發(fā)成功,當然了,他也是自1807年Fran?ois Isaac de Rivaz發(fā)明的內燃機原理上不斷改進的成功者之一,并實現了商業(yè)化應用。
1859年,使用煤氣和空氣混合后,以點火線圈引燃的工作方式的引擎完成研發(fā),1860年獲得了專利,1863年,這臺引擎2543cc的引擎被放上一臺三輪馬車上,最大馬力1.5匹,隨后在1865年投入量產,這一年,他們交付了143輛安裝這種引擎的車輛。最終,這臺引擎一共生產了不到500臺,馬力由6匹至20匹不等,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德國獲得許可證后生產的。
圖:這臺便是世界上第一臺實現商業(yè)化的內燃機:Lenoir motor,包括后來尼古拉.奧托的Otto循環(huán)引擎也是參考了這個設計,這樣的歷史事實能改寫各位心目中那個“德國人就是牛X”的牌坊題字嗎?
圖:既然是商業(yè)化應用,那就是說,Lenoir發(fā)動機要實際裝車行駛才能算,這是1863年的內燃機汽車,僅在巴黎地區(qū)就交付了143輛,這還不算商業(yè)化?
剛才提到過卡爾.本茨在1885年使用單缸引擎并安放在一輛三輪車上,申請了汽車發(fā)明專利,這個專利在1886年初被通過;幾個月之后,戴姆勒和邁巴赫則將他們研發(fā)的單缸引擎放到了一輛四輪馬車車架上,成為了全球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四輪汽車,放到了一臺類似自行車的雙輪車上,成就了第一輛汽油為動力的摩托車。
但應該說,他們兩位僅僅是在德國獲得了專利,而非全球公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國人汽油動力汽車專利是在1884年2月12日便頒發(fā)了,比德國人的專利要早兩年:申請這個專利是édouard Delamare Deboutteville(愛德華.德拉馬雷.德布特維爾)及其助手Léon Charles Paul Malandin從1883年開始研發(fā)的成果。
這臺引擎原本是使用煤氣的,但后來因為管道故障才使用了汽油,供油系統(tǒng)的原理則類似咱們今天常見的Zippo火機的棉芯,用線圈點燃混合氣形式,缸徑有150mm、沖程230mm,總排氣量8129cc,最大馬力8匹/250轉。但因為第一次測試時車架損壞而作罷,也正是因為它沒有能獲得實際的行駛及測試數據,所以沒被絕大部分人認可它就是人類第一輛使用汽油引擎的汽車。
圖:雖然因為各種原因,它在第一次測試失敗后便沒有進行后續(xù)的測試,并在1887年宣告項目終止,不過,這臺汽油引擎依然還是在1884年2月14日獲得了法國頒發(fā)的專利證書。
在第一輛汽油動力汽車在1884年誕生時,正是“蒸汽機”與“汽油機”之爭呈現白日化階段:
1883年,Albert de Dion(阿爾伯特.特.迪安)開始生產蒸汽動力汽車;
1887年,Léon Serpollet開始生產蒸汽動力汽車,Peugeot的第一輛汽車Type 1也是來自他們都技術打造;
同年,Panhard et Levassor汽車公司成立,并于1891年投產;
1890年,標致開始生產Daimler的內燃機,并在六年后開始自己研發(fā)汽車;
1894年,阿爾伯特.特.迪安開始轉向單缸汽油機;
1898年,雷諾兄弟賣出了他們第一輛汽車。
到了1903年,法國已經是世界最強大的汽車工業(yè)國,年產汽車達30124輛,占據全球產量的49%。第一世界大戰(zhàn)前后,又涌現了如Delage、Ettore Bugatti、Avions Voisin、Andre Citro?n等一大批汽車工業(yè)界的先驅和車企。直至1933年,歐洲汽車工業(yè)的第一強國的交椅才讓位給英國,而此時的汽車數據上,法國的汽車擁有量為144.8萬,英國為121萬輛,德國僅有51萬(德國汽車工業(yè)二戰(zhàn)前得益于希特勒的鼓勵政策,二戰(zhàn)后則收益于“出口貨值3%用于戰(zhàn)爭賠償”,各國加大進口西德產品而獲益使德國汽車工業(yè)被成為發(fā)展重心)。
還有一個歷史,開車的您不得不知:
左駕車是法國人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時修改出來,作為一種對封建舊體制的消滅,后由拿破侖通過軍事占領手段將之推向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的,而在這個歷史時期里,也就是本文提到的“蒸汽機汽車”的萌芽期!